東林居正殿

正殿供奉主神為『混元老祖 無極聖王』,主事者為『南屏祖師 道濟古佛』,鎮殿者為『泗洲菩薩 東林普度禪師』。

道濟禪師 《漫道真人不露踪》

道濟禪師,「李修緣」,自幼生性聰敏,志向遠大,少時就讀於村北「赤城山」瑞霞洞,受到釋道二教的熏染。十八歲那年,修緣的父母雙雙患病,相繼撒手人寰,服喪三年後,遵國清寺「性空」佛師之遺言,投「靈隱寺」佛海禪師「瞎堂慧遠」法座下,慧遠禪師並為其剃度,取「道濟」法號,授記曰: 佛法雖空,不無實地;一滴為功,片言是利; 但得真修,何妨遊戲?法門之重,善根智慧; 僧家之戒,酒色財氣。多事固愚,無為亦廢; 莫廢莫愚,賜名道濟。 ...

《觀音菩薩聞思修果》

觀音菩薩從「聞思修果」入三摩地之圓通大定,其因地時用耳根功夫,耳根聞識予以不分別執著,而達「反觀自性」清淨平等境界。善惡俱無時,唯獨耳根功夫平等觀照,所有一切聲音出現,不去注意為何種聲音,沒有把意識放在哪一個聲音上,所有聲音都沒有分別,但都又存在,不是寂滅,觀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聲音平等,而入三摩地。 ...

《恭賀 無極老母 聖誕》

無極老母,又稱「無生老母」、「無極天母」、「無極聖祖」、「明明上帝」,簡稱「老母」。是明清以來,民間宗教包括羅教、西大乘教、雞足山大乘教、齋教、聞香教、天理教、先天道、一貫道及天道等最高神祇。集創世主、人類祖先、救世主於一身,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。 ...

道濟禪師《嘲靈隱寺印鐵牛》

道濟禪師 (濟公活佛) 在淨慈寺做書記僧時,忽思量起靈隱寺「昌長老」已圓寂,未曾去送喪,又得聞「印鐵牛」做長老,不知規矩如何?遂走到靈隱寺拜望之;不料其聽聞濟公是瘋子,不守戒律,嗜好酒肉,故閉門謝客。濟公又走到西堂,那小西堂也回說不在,遂留詩一首, 《嘲靈隱寺印鐵牛》: 幾百年來靈隱寺,如何卻被鐵牛閂! 蹄中有漏難耕種,鼻孔撩天不受穿。 道眼何如驢眼瞎,寺門常似獄門關。 冷泉有水無鷗鷺,空自留名在世間。 ...

道濟禪師 《酒醉後作》《贈馮太尉》

道濟禪師在《酒醉後作》頌云: 本是修來四果身。風顛作逞混凡人。 能施三昧神通力。便指凡人出世津。 經卷無心看。禪機有意親。 醉時喝佛罵天真。渾身不見些兒好。一點靈光絕勝人。 詩言志,透露其為降龍羅漢降世,幻化人間,入「遊戲神通」三昧,度化眾生於無量,小變沙門戒律,向世人展現一幅扶危濟世的佛法宏圖。 ...

道濟禪師 《阿難七夢現 》

南屏師父 (道濟禪師) 偈頌云: 阿難七夢現 如今落南瞻 何能除能治 不假他人手 破殼自性開 吾再來護持 首二句說的是阿難尊者的七個夢,預言著佛教未來的命運,如今應現於五濁惡世中。除了第五個夢,「阿難當為千阿羅漢,出經之師」,全說的是末法時期佛法的劫難。尤其是第七個夢「獅子身上蟲,還食獅子肉」,預言末法時期真正能毀滅佛法者,竟是獅子蠧,也就是佛教的出家眾及在家弟子,不依佛法修行,捨棄戒律、貪求名利,自毀佛法。但若能轉為用心修行,自淨其意,則無任何天魔外道能破壞佛陀正法。 ...

道濟禪師《西湖》詩四首

禪宗中有「經誦三千部,曹溪一句亡」的禪語。「曹溪」,禪宗六祖惠能曾住持於廣東曹溪河畔「南華寺」,是「南宗禪法」的發源地、禪宗的祖庭,俗稱「曹溪祖庭」。「曹溪」亦喻指禪法,六祖惠能提倡明心見性,所謂「漫持一缽曹溪水,去灑諸方五味禪」,身外無佛,三藏十二部,皆是自性中來。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明心見性,是佛陀教育。 ...

《碧澗泉水清》

唐 寒山大士詩云:   碧澗泉水清,寒山月華白。   默知神自明,觀空境逾寂。 寒山用「水清」描述自性,體現「心性本淨,客塵所障」的禪法。山澗泉水之所以清澈,乃處於流動不停歇的狀態,停滯的水則易藏汙納垢。金剛經云:「若心有住,即為非住」,人心亦如此,若糾結在人事物中,終為其所縛而惘,二六時中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故云「碧澗泉水清」。 ...

《恭賀 中壇元帥 酆都大帝 斗姆元君 聖誕》

...

《廣成子偈》

廣成子 偈曰: 廣大圓滿無礙智 誠心動感因陀羅 子常憶母大勢行 降因降果徧周界 與汝共勉之         廣成子,古之仙人,黃帝時期人,住崆峒山上,傳說千二百歲不嘗衰老。在道教史上赫赫有名,曾經是軒轅黃帝的授業恩師,《莊子在宥》云:「黃帝聞廣成子在空同之上,故往見之,問以至道之要...

《能禮所禮性空寂》

禮懺時須觀著能禮所禮性空寂,感應道交難思議,我今頂禮觀音前,感應道交自實現。以能禮之心,禮所禮之佛,諦觀能禮之心,現在、未來、過去.三世了不可得,一切空寂則如來藏本有體性,自然發露...

《念佛圓通聞思修》

大勢至菩薩以「念佛圓通」,吾人學習應念阿彌陀佛,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,因十方如來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,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...

《寒山大士頌》

寒山大士頌云: 「高高山頂上,四顧極無邊, 靜坐無人識,孤月照寒泉, 泉中且無月,月是在靑天, 吟此一曲歌,歌中不是禪...

12 《西藏 日喀則 扎什倫布寺》之行 (2017-07-22)

【西藏 日喀則 扎什倫布寺】扎什倫布寺意為「吉祥須彌寺 」,位於西藏第二大城市「日喀則」市「桑珠孜」區城西的「尼色日」山坡上,是「日喀則」市最大的寺廟,由「一世達賴」喇嘛「根敦朱巴」所建,為「班禪四世」之後歷代「班禪喇嘛」的駐錫地。可與「達賴」的拉薩「布達拉宮」相媲美。扎什倫布寺成為格魯派在「後藏」的根本道場。        「日喀則」的扎什倫布寺與「拉薩」的「三大寺」:「甘丹寺」、「色拉寺」、「哲蚌寺」合稱藏傳佛教「格魯」派的「四大寺」。四大寺以及青海的「塔爾寺」和甘肅的「拉卜楞寺」並列為格魯派的「六大寺」。 扎什倫...

《恭賀 南斗星君 聖誕》

【南斗星君】又名「六司延壽星君」,與「北斗星君」並稱,掌管「南斗六星」。《搜神記》云:「南斗註生,北斗註死」,傳說南斗星君掌理人類「壽命長短」,北斗星君決定人的「死期」。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在每年除夕下凡,考察人間善惡。   ...

《恭賀 至聖先師孔子 聖誕》

【孔子】名丘,字「仲尼」,春秋魯國(山東曲阜)人,開創「儒學」、「易學」,為「儒家」學派創始人。孔子修《詩》《書》,定《禮》《樂》,序《周易》,撰《春秋》,在世時已被譽為「天縱之聖」、「天之木鐸」,後世尊為「文聖」、「至聖」、「大成至聖先師」、「萬世師表」、「大成至聖文宣王」。現世更列為「世界十大文化名人」之首。 ...

《恭賀 燃燈佛 佛辰》

【燃燈佛】又稱「定光如來」、「普光如來」、「錠光佛」,是「過去莊嚴劫」中所出世的千佛之首。《大智度論》:「生時一切身邊如燈,故名然燈太子。作佛亦名然燈,舊名錠光佛」。為佛教中「縱三世佛」之過去佛,與現在佛「釋迦牟尼」,未來佛「彌勒」並稱。 ...

11 《西藏 日喀則 江孜白居寺》之行 (2017-07-21)

【西藏 日喀則 江孜白居寺】白居寺,藏語稱「班廓曲德」,意為「吉祥輪勝樂大寺」,簡稱「吉祥輪寺」。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「日喀則」市「江孜」縣江孜鎮,海拔3900米,是一座藏傳佛教「薩迦」派、「夏魯」派、「格魯」派共存的寺院。始建於1418年,由江孜法王「熱丹貴桑帕」和一世班禪「克珠傑」共同修建。是一座「塔寺」結合的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築,塔中有寺、寺中有塔,寺塔天然渾成,相得益彰。漢、藏、尼泊爾三種建築風格融為一體。  白居...

10 《西藏 山南 卡若拉冰川》之行 (2017-07-21)

【西藏   山南   卡若拉冰川】卡若拉冰川位於西藏山南地區「浪卡子縣」和「江孜縣」交界處,距離江孜縣城約71公里,是西藏三大「大陸型」冰川之一,為「年楚河」東部源頭。「卡若拉冰川」源頭於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「乃欽康桑峰」(海拔7191米)南坡,冰川上部為一坡度較緩的「冰帽」,下部為兩個呈「懸冰川」形式的「冰舌」。東冰舌長3公里,寬750米,冰舌末端高5233米;西冰舌長4.5公里,寬1.5公里,冰舌末端高5145米。整個冰川面積為9.4平方公里。  卡若拉冰川...

9 《西藏 山南 羊卓雍措》之行 (2017-07-21)

【西藏 山南 羊卓雍措】位於西藏「山南」市浪卡子縣,拉薩西南約70公里處,是西藏自治區第五大湖,藏南最大的內陸微鹹水湖,與「納木錯」和「瑪旁雍錯」並稱西藏三大聖湖。為「喜馬拉雅山」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,湖光山色之美,冠絕藏南。面積675平方千米,湖面海拔「4441」米。 羊卓...

8 《西藏 山南 夏珠林寺》之行 (2017-07-21)

【西藏 山南 夏珠林寺】位於西藏自治區「山南」地區「貢嘎」縣、拉薩「貢嘎機場」旁邊,是一座藏傳佛教「格魯」派寺院。背靠高山,面向雅魯藏布江。全名「甘丹夏珠林」,「甘丹」指該寺宗派為「格魯」派,「夏珠林」則意為「講修洲」。拉薩百姓一般將該寺稱為「貢嘎夏珠林」。該寺由「五世達賴」興建,是五世達賴建的「十三林」之一。因為五世達賴擴建了布達拉宮,該寺也被譽為「小布達拉」。 夏珠...

7 《西藏 山南 雅魯藏布江觀景台》之行 (2017-07-21)

【西藏 山南 雅魯藏布江觀景台】全長2900多千米的「雅魯藏布江」從「山南」的腹地奔流而過,最寬處和最窄處都位於「山南」境內。從拉薩前往山南,有一處地方,由於其視野開闊,能將「4公里」寬的雅魯藏布江盡收眼底,因此成為了往來游客欣賞雅魯藏布江的最佳位置,這就是「雅魯藏布江觀景台」。   雅魯藏布江觀景...

6《西藏 山南 昌珠寺》之行 (2017-07-20)

【西藏 山南 昌珠寺】昌珠寺位於西藏自治區「山南」市「乃東」區、雅隆河東岸的「貢布日山」南麓,屬「格魯」派寺院,是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座佛堂,且為山南「三聖寺」之一。建於「松贊干布」時期,是「吐蕃」時期第一個佛堂,據說「文成公主」曾在該寺駐足修行。 昌珠寺   大門...

2017 天臺山大聖東林居 中元普渡報恩法會

       本居謹訂於民國106年9/8~9/10三永日,啟建「中元普渡報恩法會」。謹恭請「淨慈禪師」慈悲啟建《慈悲地藏寶懺》、《慈悲三昧水懺》暨《中峰三時繫念法事》法會。 ...

5《西藏 山南 雍布拉康》之行 (2017-07-20)

【西藏   山南 雍布拉康】「雍布拉康」是西藏的第一座宮殿,位於「山南」地區「澤當」鎮東南「扎西次日山」上,傳說是西藏第一位王,雅隆部落的首領「聶赤贊普」於公元前127年所建造。藏語「雍布」為「母鹿」,「拉」為「後腿」,「康」為「宮殿」,「雍布拉康」意爲「建在母鹿後腿上的宮殿」,因為扎西次日山像一隻臥著的母鹿,雍布拉康正立於母鹿腿上。雍布拉康是藏族文明的起源,地位非常的崇高,是雅隆「三聖寺」之首。  「雍布拉康」      西藏第一座...

4《西藏 山南 桑耶寺》之行 (2017-07-19)

【西藏 山南 桑耶寺】桑耶寺又名「存想寺」、「無邊寺」,位於西藏自治區「山南」市的「扎囊」縣境內,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「哈布日山」腳下,是西藏第一座具備佛、法、僧三寶的正規寺院,素有「西藏第一座寺廟」之稱,被稱為建築史上的佳作。公元八世紀,「蓮花生大士」應藏王「赤松德贊」迎請入藏弘法,以神通打倒了當地原生的鬼神與「苯教」的巫師,並與「寂護大師」建立「桑耶寺」,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礎。 桑...

3《成都 武侯祠》之行 (2017-07-18)

【成都武侯祠】「成都武侯祠」,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,是中國惟一的「君臣合祀」祠廟,由諸葛亮的專祠「武侯祠」、祭祀三國時期蜀漢皇帝「漢昭烈帝」劉備的「漢昭烈廟」及其陵寢「惠陵」組成,三者統稱為「武侯祠」。 漢昭烈廟...

2《成都 青羊宮》之行 (2017-07-18)

【青羊宮】青羊宮位於四川省「成都」市一環路西二段,是「西南」地區最大道觀,被譽為「川西第一道觀」、「西南第一叢林」,庭院內綠樹成蔭,宮殿成群。青羊宮始建於「周朝」,原名「青羊肆」,據傳是老子為「尹喜」講述《道德經》的所在地。唐朝中和元年(公元881年)「黃巢」起義,唐「僖宗」避難於蜀中,曾將此作為行宮。待他重返長安後,增建詔改為「青羊宮」。 青羊宮   ...

1《成都 杜甫草堂》之行 (2017-07-18)

【杜甫草堂】杜甫草堂,又稱「浣花草堂」、「工部草堂」、「少陵草堂」、「杜甫草堂博物館」,位於成都市「青羊」區的「浣花溪」畔,園內亭台林立,古木參天。 杜甫...

13《南京 棲霞寺》之行 (2017-07-05)

【南京 棲霞寺】位於江蘇省「南京」市棲霞區「棲霞山」西麓,為佛教「三論宗」的發源地,佛教「四大叢林」之一,與山東長清的「靈岩寺」、湖北荊山的「玉泉寺」,浙江天台的「國清寺」,並稱「四大名剎」。 棲...

12 《南京 佛頂寺》之行 (2017-07-04)

【南京 佛頂寺】牛首山有寺院肇始於「南朝」初年。唐朝貞觀時期,寺院規模宏大,名為「佛窟寺」,為禪宗「牛頭禪」發祥地。北宋後易名「宏覺寺」。南宋毀於戰亂,明代復興。時至1856年,寺院毀於太平天國「洪楊之亂」,香火中斷百年。直至近代,江寧區重建文化勝地,2012年開山,2015年全面峻工,以供奉於牛首山地宮的「佛頂舍利」命名,取名「佛頂寺」。 佛頂寺 ...

11 《南京 佛頂宮、佛頂塔》之行 (2017-07-04)

【南京 佛頂宮】佛頂宮位於南京市江寧區「牛首山」遺址公園。牛首山是中國佛教名山,文化底蘊深厚,是佛教「牛頭禪宗」的開教處和發祥地,佛家稱「江表牛頭」即指此。整個佛頂宮以「佛祖頂骨舍利」供奉為主題,外空間分為「大穹頂」和「小穹頂」兩個部分,寓意為「外供養」和「內供養」。大穹頂形如「佛祖袈裟」覆蓋在小穹頂之上,象徵著佛祖的無量加持;小穹頂下部為「蓮花寶座」造型,上部為「摩尼寶珠」造型,上下結合形成「蓮花托珍寶」的神聖意象。 佛頂宮外觀「大穹頂」和「小穹頂」             ...

10 《九華山 護國肉身寶塔》之行 (2017-07-03)

【護國肉身寶塔】此地原名「金地藏塔」,俗稱「老爺頂」。位於九華街西「神光嶺」頭,始建于唐代,是佛教徒朝謁九華聖地的主要寺廟。肉身寶殿坐落在崔嵬山巒之上,古稱「南台」。金地藏晚年曾帶侍者在「南台」誦經晏坐,去世後便安厝於南台。後人安葬時立三級小浮圖供奉,傳說小浮圖塔基夜間發光,遂頌讚為「神光異彩」,於是神光嶺名取代了南台、西嶺的舊名。明萬曆年間,朝廷賜金修建,賜名為「護國肉身寶塔」。「肉身寶塔」遂揚名佛界。   護國肉身寶塔&nbs...

9 《九華山 天台寺》之行 (2017-07-03)

【天台寺】又稱「地藏寺」、「地藏禪寺」,位於安徽九華山「天台峰」峰頂,海拔1306米,為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。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聖跡必到之處,所以往往將天台稱為九華山主峰,有到九華「不上天台,等於白來」之說。其建築依山而建,三進漸式殿宇風格,最高處殿檐與寺後峰頂岩石相接,門對「古拜經台」。從古經拜台要步行800多個階梯才能抵達。 天台寺位於九華山「天台峰」...

8 《九華山 古拜經台、大鵬聽經台》之行 (2017-07-03)

【古拜經台】位於「天台峰」下,距「觀音峰」約2華里,通往「天台」之路要繞寺而過。始建於唐,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《華嚴經》,僧人建此寺紀念,因佛教稱金地藏為「大願菩薩」,此寺又名「大願庵」。因為「拜經」較通俗易記,所以都稱它「古拜經台」。 右側為「古拜經台」,左側為「觀音...

7 《九華山 旃檀禪林》之行 (2017-07-03)

【旃檀禪林】位於九華山「九華街」西南,為「淨土宗」佛寺。該寺因有古樹「旃檀樹」而命名。它始建於「清康熙」年間,原為「化城寺」七十二寮房之一,後毀。光緒十二年(1886年)「定禪」和尚重建。由於古寺嚴重損壞,無法維修,住持「僧慧」深於1990年開始發心籌建「大雄」、「大悲」、「大願」三大寶殿,移建旃檀林老殿。十年間三大寶殿相繼落成,為九華街增添了新韻。旃檀林換新擴建之後就被稱為「旃檀禪林」。 旃檀禪林   華嚴寶殿 ...

6 《九華山 百歲宮》之行 (2017-07-03)

【百歲宮】位於安徽九華山「插霄峰」摩空嶺,坐落在懸崖峭壁之上。建於明朝,裡面供奉著「海玉」,即「無瑕法師」的肉身。明萬曆年間,五臺山僧人「海玉」,字「無瑕」,雲遊至九華山。在「東崖峰」北麓天嶺結茅而居,相傳他禪居期間,以黃精、丹參等野生植物為食,並刺舌血拌和金粉抄寫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費時二十餘年,抄完經書81卷。無暇於天啟三年(1623年),在山洞中圓寂,享年110歲,世稱「百歲公」。 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