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南京 佛頂宮】佛頂宮位於南京市江寧區「牛首山」遺址公園。牛首山是中國佛教名山,文化底蘊深厚,是佛教「牛頭禪宗」的開教處和發祥地,佛家稱「江表牛頭」即指此。整個佛頂宮以「佛祖頂骨舍利」供奉為主題,外空間分為「大穹頂」和「小穹頂」兩個部分,寓意為「外供養」和「內供養」。大穹頂形如「佛祖袈裟」覆蓋在小穹頂之上,象徵著佛祖的無量加持;小穹頂下部為「蓮花寶座」造型,上部為「摩尼寶珠」造型,上下結合形成「蓮花托珍寶」的神聖意象。
佛頂宮外觀「大穹頂」和「小穹頂」
牛首山又名「天闕山」,因山頂東西雙峰似牛角而得名,《金陵覽古》曰:「遙望兩峰爭高,如牛角然」。為重現「牛首雙峰」盛景,在牛首西峰,利用天然礦坑規劃建造了「佛頂宮」,和牛首山東峰遙相呼應。西峰新建的「佛頂塔」莊嚴聳立,和東峰「弘覺寺塔」相應,牛首山雙峰、雙塔的奇觀,「天闕藏地宮,雙塔出五禪」、「一花五葉」終於再現。
整個佛頂宮不僅是珍藏「佛祖頂骨舍利」、接受信眾瞻禮參拜的主要場所,還是將舍利文化、世界佛禪文化以各種藝術手法集中呈現的文化展陳場所。
佛頂宮內部分為九層,地上三層、地下六層,由地上部分的「禪境大觀」和地下部分的「地宮」構成,其中地宮分為「舍利大殿」和「舍利藏宮」兩個空間。
「千佛殿」
「千佛殿」
「千佛殿」
千佛殿大殿牆壁上「慧門十六尊菩薩」
千佛殿大殿牆壁上「八內外供養菩薩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佛頂骨舍利
「牛首山」遺址公園
「牛首山」遺址公園
佛頂聖境
佛頂宮「大穹頂」外觀
蓮花寶座「飛天菩提門」
佛頂宮「小穹頂」外迴廊
佛頂宮「小穹頂」外迴廊的銅雕壁畫
佛頂宮「小穹頂」外迴廊的石雕壁畫
佛頂宮「小穹頂」外迴廊的銅雕壁畫
佛頂宮「小穹頂」旁的山景造型
佛頂宮「小穹頂」旁的山景造型
佛頂宮內迴廊
佛頂宮內的石雕「心經」
佛頂宮內的壁畫
佛頂宮內的壁畫
整個佛頂宮不僅是珍藏「佛祖頂骨舍利」、接受信眾瞻禮參拜的主要場所,還是將舍利文化、世界佛禪文化以各種藝術手法集中呈現的文化展陳場所。
佛頂宮內部分為九層,地上三層、地下六層,由地上部分的「禪境大觀」和地下部分的「地宮」構成,其中地宮分為「舍利大殿」和「舍利藏宮」兩個空間。
【禪境大觀】禪境大觀涵蓋了地上三層,整個空間面積超過6000㎡,呈橢圓形,以黃、白、灰三色為基調,佈置出人間山水,從而讓人們在行走之際領略禪意。由「佛陀出生」、「成道」的禪境花園及中間的「如蓮劇場」三個部分組成,展現了佛祖一生的行跡。
中心為全銅鑄造的「釋迦牟尼臥像」,全長7.5米,表面仿以「漢白玉」材質,能360度緩慢地旋轉,表現了佛祖寧靜、安詳的涅槃境界。
舞台中心為「臥佛旋轉蓮花台」,臥佛可進行360度旋轉
禪境大觀的頂部是「娑羅穹頂」,圖案來源於佛陀涅槃時的娑羅樹杈。穹頂採用了全覆蓋的透光膜和燈光,可以營造出清晨的第一縷晨曦、正午熱烈的日光、傍晚的彩霞和入夜的月光。
禪境大觀的頂部:「娑羅穹頂」
劇場的南北兩側是兩個「禪境花園」。南側是像徵「佛陀出生」的禪境花園,整體造型像一朵蓮花,中間是一棵生生不息的「無憂樹」。北側是表現「佛陀成道」的禪境花園,中間是一棵永不凋零的「菩提樹」,地上用黑白兩色的砂石暗喻人世的混沌和佛光的純潔。
禪境花園
禪境花園
禪境花園
如蓮劇場表演
如蓮劇場表演
眾人環繞「如蓮劇場」舞台中心拜佛
【舍利大殿】 舍利大殿又稱「佛殿層」,距離地面33 米,在空間上涵括了地宮第1 、2 、3 層,內部為「千佛殿」與外部為「萬佛廊」。
《千佛殿》以紅色、黃色和暗金色為主色調,整個千佛殿空間呈「穹窿」狀,平面為橢圓形。依照「華藏世界」的五方五佛來佈局,以代表金剛界「大日如來」的「舍利聖塔」為中心,加之聖塔上的「四波羅蜜菩薩」、對稱於環廊四周的「四方佛」、「慧門十六尊菩薩」、「四攝菩薩」和「八內外供養菩薩」,立體呈現了佛教密宗金剛界「曼荼羅」第四供養會的神聖場景。
「千佛殿」
「千佛殿」
「千佛殿」
「四方佛」
「四方佛」
「四方佛」
「四方佛」
千佛殿大殿牆壁上「八內外供養菩薩」
《舍利大塔》千佛殿中心最惹人注目的是供奉佛祖頂骨舍利聖塔。塔高21.8米,造型基於大報恩寺鎏金七寶「阿育王塔」造型,取像於敦煌莫高窟中的倒立「須彌山」形中心柱,象徵了清淨莊嚴的華藏世界。
大塔塔剎的核心為「水晶牟尼寶珠」,象徵著大日如來的「三昧耶」。寶珠下方是頭頂寶珠、口銜瓔珞的「大鵬金翅鳥」,象徵著長壽和忠心。塔身分上下兩個部分,上部為倒錐形的「十三重相輪」,象徵佛教中的「十三天」;下部為「景泰藍覆缽」,覆缽四周安放著四尊玉雕菩薩像。
千佛殿中心:代表金剛界「大日如來」的「舍利聖塔」
舍利聖塔上部為倒錐形的「十三重相輪」,下部為「景泰藍覆缽」
「景泰藍覆缽」安放著四尊玉雕菩薩像
「四波羅蜜菩薩」
塔座也分為兩個部分,上方塔廳呈四方八角形,上面雕刻著金剛杵、法輪、妙音鳥、獅子、聖像、蓮花、卷草、山花蕉葉等佛教吉祥圖案;塔廳四角供奉著「四大天王」青銅造像。塔座下方是由84 片蓮花瓣構成的圓形蓮台,象徵佛教的84000 法門。
塔座上方塔廳
塔座上方塔廳
塔廳四角供奉著「四大天王」
塔廳四角供奉著「四大天王」
塔廳四角供奉著「四大天王」
塔廳四角供奉著「四大天王」
《萬佛廊》是一條環形的迴廊,共有兩層(1 、2 層),每一層以若干佛龕牆與不同形式的壁畫組合而成。整體按照十二生肖配本命八尊的方式構成,讓人們能夠於此找到自己的本命佛,以便供養。環廊內還展陳有脫胎製作的賢劫十六尊菩薩、寶石拼接的二十諸天、漆畫製作的印度佛教文化故事以及佛陀本生故事瓷板畫等。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天花板雕飾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「萬佛廊」
《舍利藏宮》舍利藏宮位於地下44米處。藏宮的中心區域屬於宗教場所,稱為「藏宮大殿」,佛頂骨舍利將長期供奉在藏宮大殿內。舍利藏宮以暗色調為主,營造莊重、神秘的氛圍。長廊長66米,根據六波羅密的供養內涵佈局,六波羅蜜是菩薩的六種行為,分別為持戒、布施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
2015年10月27日,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從「南京棲霞寺」赴「牛首山佛頂宮」長期供奉。佛頂骨舍利指的是釋迦牟尼的頭頂骨。據傳,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槃,火化後弟子們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、四顆牙齒、一節中指骨和若干顆真身舍利子。南京的佛頂骨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枚。佛頂骨舍利就安放在地下六層的一扇厚40厘米,重5噸的金門裡供奉著,極其莊嚴。每年只有7次瞻禮機會。這裡平時是不對遊客開放的,也不允許拍照的。
小舍利塔的中間放置了一個水晶罩,裡面便供奉著佛頂骨舍利。
佛頂骨舍利
佛祖頂骨舍利
佛祖頂骨舍利
【佛頂塔】作為「佛頂聖境」區的核心之一,「佛頂宮」與「佛頂塔」共同構成牛首西峰新景象,與牛首東峰遙相呼應,再現牛首「雙峰雙闕」並峙的宏偉盛景。
佛頂塔是「佛頂聖境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,建築高度約88米,建築面積5065平方米,九級四面,塔內供奉一尊「毘盧遮那佛」坐像,置有一口仿唐式全銅鑄金剛鐘,還有各種經藏展示。整個佛頂塔造型宏偉,盡顯唐風古韻,登塔望遠,可盡收牛首山四季美景。
佛頂塔
佛頂塔
佛頂宮一隅
佛頂塔
佛頂塔
【弘覺寺塔】弘覺寺塔始建於唐朝,相傳是唐代宗「李豫」為「感夢而築」的,位於「牛頭禪文化園」核心景點,塔高45米,七級八面,是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結構的磚塔。牛頭禪文化園在「宏覺寺」遺址上建造。
宏覺寺是「牛頭宗」的發源地,初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(503年),原名「佛窟寺」,又稱「弘覺寺」,清代為避乾隆帝「弘曆」名諱,改稱「宏覺寺」。抗日戰爭時期,宏覺寺遭日軍焚毀。
1956年在弘覺寺塔的地宮裡出土的「鎏金喇嘛塔」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,塔高0.35米,須彌座高0.16米,塔底刻有「金陵牛首山弘覺禪寺永充供養」和「佛弟子御用監太監李福善奉施」題記。同時出土的還有玉瓶、金睡佛、青瓷罐等文物,現均收藏於南京博物院。
佛頂塔與明代「弘覺寺塔」相為呼應,重現歷史上牛首山「雙塔」的恢弘格局,「天闕雙塔日照」,為遠觀牛首山的勝景之一。
宏覺寺是「牛頭宗」的發源地,初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(503年),原名「佛窟寺」,又稱「弘覺寺」,清代為避乾隆帝「弘曆」名諱,改稱「宏覺寺」。抗日戰爭時期,宏覺寺遭日軍焚毀。
1956年在弘覺寺塔的地宮裡出土的「鎏金喇嘛塔」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,塔高0.35米,須彌座高0.16米,塔底刻有「金陵牛首山弘覺禪寺永充供養」和「佛弟子御用監太監李福善奉施」題記。同時出土的還有玉瓶、金睡佛、青瓷罐等文物,現均收藏於南京博物院。
佛頂塔與明代「弘覺寺塔」相為呼應,重現歷史上牛首山「雙塔」的恢弘格局,「天闕雙塔日照」,為遠觀牛首山的勝景之一。
弘覺寺塔
弘覺寺塔
弘覺寺塔
巍峨雄壯的「佛頂宮」,唐風古韻的「佛頂塔」,靜謐藏幽的「佛頂寺」,連同散發著自然禪趣的「牛頭禪文化園」,聯袂呈現出了一個「佛頂聖境」。除此之外,牛首山文化旅遊區還保存有「岳飛抗金故壘」、摩崖石刻、「鄭和文化園」、南唐二陵等諸多歷史古蹟。在與牛首山的青山綠水交相輝映中,猶待品味金陵歷史、探尋百年故事。
東林居成員攝於佛頂塔前
東林居成員攝於佛頂塔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