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碧澗泉水清》

唐 寒山大士詩云:

  碧澗泉水清,寒山月華白。
  默知神自明,觀空境逾寂。

寒山用「水清」描述自性,體現「心性本淨,客塵所障」的禪法。山澗泉水之所以清澈,乃處於流動不停歇的狀態,停滯的水則易藏汙納垢。金剛經云:「若心有住,即為非住」,人心亦如此,若糾結在人事物中,終為其所縛而惘,二六時中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故云「碧澗泉水清」。


寒山隱居之「寒巖」,當暑有雪。「寒」是來自心靈內在孤獨而外露的質感;「山」則是高遠幽渺的覺受,「寒山」是一份孤清悠遠、渺茫難測的深山人不知的意象。寒山的「禪悟」,乃由體悟著孤寒的山嶺上,皎皎明月,而察覺宇宙無垢清淨之真如。只有寒山月華皎潔無染,如鏡自鑒,朗然明澈,正如自性圓俱,了悟一切現象界因緣所生法本體之空寂,故云「寒山月華白」。

第三句的「默知」,指禪定。南宋曹洞宗高僧「宏智正覺」(又稱天童正覺) 禪師,創「默照禪」,主張無言無說、忘情默照。以默照、默觀來明心見性,「清心潛神,默游內觀,澈見法源,無芥蒂纖毫作障礎。」,如《默照銘》云:「默默忘言,昭昭現前。」以「默」代表心體,意指心思意念己被收伏,不再燥動。以「知」表示作用,意謂此心有覺知之能,有反照之能,有鑑察之能,故云「默知神自明」。

末了一句「觀空」,指般若智慧。宏智正覺禪師以「心空」為默照禪追求的目標。「空」是心的特性,是法界、真如、佛性的內在本質,也是自我修行的最高境界。而「觀空」,就是觀心地一切皆空、一切皆盡;也就是眾生的本來面目。「昭昭不昏,湛湛無垢,本來如如,常寂常耀。其寂也,非斷滅所因。其耀也,無影事所觸。虛白圓淨,曠劫不移,不動不昧,能默能知」,故云「觀空境逾寂」。

寒山詩詮釋著月華碧澗之居幽的塵埃落定,「觀空境」表達的作者寂靜的心境,恰似清澈泉水、潔白月華——完全進入美妙的禪定之境界。

唐朝詩人寒山,一稱寒山子,隱居浙江天台山國清寺附近的翠屏山(又稱寒巖、寒山)。寒山傳說為文殊菩薩的化身,與師父豐幹(彌陀化身),拾得(普賢再來)並稱為之「天台三聖」(又稱「天台三隱」)。寒山生性灑脫,不為世俗所羈,其詩清奇雅緻又明白如話,展現心靈世界的寬廣與自在。在《全唐詩》,寒山詩被列為釋家詩之首,共收入303首,編在23卷中。



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