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《雪竇寺》之旅

《祖庭尋根之旅 :  雪竇寺

第四天 (7/30)  午後,前往奉化雪竇寺

【雪竇寺】

雪竇寺位於浙江寧波奉化溪口雪竇山,全稱「雪竇資聖禪寺」最早建造於晉代,興起於大唐,鼎盛於兩宋,為禪院十剎之一,也是大慈彌勒菩薩道場,與普陀觀音、五台文殊、峨眉普賢、九華地藏四大道場並稱佛教五大名山

        宋仁宗夢遊此山,號為「應夢道場」。宋理宗趙昀御書「應夢名山」四字賜之在雪竇山留下一塊石碑,「名山」於是更加出名 

雪竇山 御書亭 : 亭中石碑正面刻著應夢名山四個大字

        雪竇山是「四明山」最高峰,雪竇寺外,首先可見山門上的題字「四明第一山」,由蔣介石親筆所書。歷代文人形容雪竇山「秀甲四明」。

雪竇寺  山門 : 四明第一山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唐末五代時期,彌勒化身「布袋和尚」,在奉化縣江水中現身,被長汀村人收養,名為契此後於奉化岳林寺出家,雪竇寺為他講經弘法聖地,因而岳林寺雪竇寺被人們同稱為彌勒應跡聖地,雪竇寺被中國佛教界尊崇為彌勒道場 
    
雪竇寺 大佛景區大門 : 大慈佛國 牌樓
   
        雪竇寺「彌勒大院」包括大山門大慈摩尼寶殿、鐘樓、鼓樓及廂房迴廊等,整個大院為四合院式的宋式建築風格,飛櫸翹角,斗拱重疊,寬闊大氣。

        「大山門」入口處,匾額上刻有清光緒二十三年皇帝御賜玉印之章,印刻文:「敕建萬壽雪竇御書應夢名山資聖禪寺法王寶印」,左邊為漢文雕刻,右邊為篆文。        


雪竇寺彌勒大院 大山門 : 秀甲東南 

雪竇寺彌勒大院 大山門 : 刻有「敕建萬壽雪竇御書應夢名山資聖禪寺法王寶印」之章

        中坐者為「布袋和尚」,佛教護法神哼哈二將」則分立二旁 : 左側為離托金剛」(密跡金剛,哼將),右側為 那羅延金剛」(哈將),二者又被尊稱為金剛力士,守衛在佛教寺院的山門內的左右。
雪竇寺彌勒大院 大山門 : 中坐者為「布袋和尚」

雪竇寺彌勒大院 大山門 : 離托金剛(哼將)  那羅延金剛」(哈將)  分立二旁

         「大慈摩尼寶殿」殿內供奉「 兜率三聖」,中為「當來下生彌勒尊佛」,二側為「大妙相菩薩」及「法華林菩薩」。另供有清光緒皇帝御賜「玉佛」一尊,為漢白玉坐佛,高80厘米,刻工精緻,玉質潔白。殿內後旁側供奉印度天冠彌勒。天冠彌勒是古印度流傳下來的彌勒佛形像,以頭戴天冠而著稱。

雪竇寺彌勒大院  大慈摩尼寶殿

雪竇寺  大慈摩尼寶殿 :  供奉 率三聖
中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(二旁為大妙相菩薩,法華林菩薩)

雪竇寺  大慈摩尼寶殿 :  供奉清光緒皇帝御賜「玉佛」一尊

雪竇寺大慈摩尼寶殿  :  供奉 天冠彌勒佛

雪竇寺彌勒大院 一隅

雪竇寺 放生池  一隅   

         「 大雄寶殿」殿中供奉三尊如來佛像,高坐蓮臺。兩壁塑十八羅漢。殿後壁上供奉著踏鰲觀音菩薩一尊,善財龍女分立兩側。其背景為菩薩32個應化身,線條流暢,體態生動。殿後壁兩側,分別供奉跨青獅之文殊、騎白象之普賢。

雪竇寺 大雄寶殿

雪竇寺 大雄寶殿 : 踏鰲觀音菩薩,善財龍女分立兩側

        「 天王殿」內供奉印度籍的正身彌勒,名叫「彌苗」,是釋迦牟尼的弟子,先于釋迦牟尼圓寂,上升到兜率宮,經過4千歲(相當于人間56.7億歲)後,又回到人間,成為釋迦牟尼的接班人。
雪竇寺 天王殿 

 
雪竇寺 天王殿 : 帶冠彌勒

雪竇寺 天王殿 : 「 三洲感應」韋馱菩薩

        「 彌勒寶殿」正中是彌勒化身布袋和尚塑像,兩邊是千尊形態不同的彌勒。殿前有兩株銀杏樹,又叫白果樹、公孫樹。這兩株銀杏有雌雄之分,左邊為雌,右邊為雄。為漢代時所栽,稱為「漢代白果」。

  
雪竇寺  彌勒寶殿

雪竇寺  彌勒寶殿 : 供奉布袋和尚

雪竇寺 彌勒寶殿 : 兩株漢代所栽銀杏樹

雪竇寺 彌勒大佛高度56.74米,為青銅所製成,端坐在雪竇山乳峰之腹。 是迄今為止全球最高的坐姿銅製露天彌勒大佛造像,佛像基座上人間彌勒四個大字,為台灣高僧星雲大師所題。
雪竇寺 : 全球最大的露天坐姿彌勒銅佛像

雪竇寺 萬歲塔

        布袋和尚契此常以杖背一布袋入市,見物即乞,凡供身之具盡裝袋中,自稱:「我有一布袋,虛空無掛礙,展開遍十方,入時觀自在。

        據宋代禪宗燈錄《五燈會元》記載,布袋和尚圓寂前,端坐在一塊磐石上,說道:「彌勒真彌勒,分身千百億;時時示世人,世人自不識」。偈語一傳開,人們恍然大悟,原來布袋和尚便是彌勒佛的化身。

        當時,有位傑出的石匠,把布袋和尚的形象刻在石頭上,那放浪的形骸,燦爛的笑容,實在太生動了。大肚彌勒的笑容和隨意,展示出包容、和善、幽默的特質,漸漸地,大肚彌勒取代了傳統彌勒的造像,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真正的彌勒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