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 《九華山 化城寺》之行 (2017-07-03)

【化城寺】化城寺位於安徽九華山化城峰的一座佛寺,為九華山「全山百寺之首」為九華山開山祖寺,現名為九華山歷史博物館,歷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揚,是九華山寺院的總叢林
化城寺

殿內有康熙御書九華聖境橫匾和乾隆御書芬陀普教橫匾。
化城寺

九華山漢時稱「陵陽山」南朝時,以此山奇秀,高出雲表,峰巒異狀,其數有九,故號「九子山」。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數游九華山後,睹此山秀異,九峰如蓮花,觸景生情,在與友人唱和中曰:「妙有分二氣,靈山開九華」,因此「九子山」改為「九華山」。

化城寺建造於唐朝,寺名系出自《法華經》中的佛教故事。相傳釋迦牟尼曾和一小沙彌下鄉佈道,山重路阻,小沙彌口渴腹飢,無力前行,釋迦牟尼只得向前方一指,點化一城,讓小沙彌前去化齋,以圖繼續前行,這就是《華嚴經》所載的佛指化城的故事。

又因為唐朝開元年間,新羅國王子金喬覺駐錫九華居於化城寺,風餐露宿刻苦修行,壽近百歲終成正果,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。雖然該寺歷代被毀,其地位始終位居九華諸寺之首。

化城寺正面是一座圓形廣場,廣場中間有一個月牙形的蓮池,名月牙池,傳說為當年地藏放生池,化城寺所在地也是九華山最熱鬧的大街上。九華街是過去因香火興旺而形成的香火集市,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九華街,屋舍鱗次櫛比,多是兩層小樓,街巷東西橫貫,溪水在街下流過,淙淙有聲,如隔岸弦鳴,一副世外桃源的恬靜。
化城寺前「放生池」

化城寺坐北朝南,中軸線分別為靈宮殿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樓,其藏經樓建於明朝,內藏完好的明朝《涅槃經》,明代無瑕和尚曾刺血書寫《華嚴經》。此外,還有清朝梵文《貝葉經》、以及宋朝瓷器、明清皇帝御書手跡等。

化城寺大堂,有許多關於九華山歷史與肉身菩薩事蹟
金喬覺穿過的鞋子及帽子

金喬覺用過的鞋子、手杖及雨傘


大雄寶殿化城寺內供奉佛像,中尊釋迦摩尼佛,左右為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如來
大雄寶殿

中尊釋迦摩尼佛,左右為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如來

 普賢菩薩

  文殊菩薩

 藏經樓
藏經樓

藏經樓

娘娘塔傳說,金地藏原是新羅皇族,名為金喬覺,金地藏於九華山落腳修行後,金地藏的母親思念兒子,遠從新羅前往九華山找兒子,因金地藏決意修行,這位母親也留下來在九華山,有一天金地藏對母親說:這廣場中有一口井,井下別有天地,可超脫娑婆世界之人,免受地獄之苦,登臨法堂 此後,一天黃昏,娘娘見兒子在池邊台上作晚課,但她在井邊,卻又分明看到兒子在井底誦經,感到奇怪,便不顧一切,躍身跳下井去。眾僧人急忙救人,卻撈不到。此時但見西邊天際,暮靄升騰,現出娘娘的身影。識者皆說,這是地藏菩薩的法力,超度母親升天,嗣後,世人建七層鐵塔於井上,以志紀念,該塔原位於九華山化城寺廣場東南側,文革時期被毀,現在只剩下這座遺跡了。
娘娘塔


九華山四大叢林中的百歲宮祗園寺東崖寺均坐落在九華街上。化城寺高跨在山頂盆地之中,背倚白雲山,南向芙蓉嶺,東崖雄踞於東,神光嶺起伏在西,虎形諸峰環繞於北,四山環繞如城,確如高山流水別有天,人一入此,猶如內城,故名化城寺


 東林居成員攝於化城寺

 東林居成員攝於化城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