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九華山 大願文化園區】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,亦是「地藏菩薩」弘願道場。安徽池州「大願文化園區」,位于九華山「獅子峰」下,占地189公頃,是「大九華」概念下延伸的景區,九華佛國的新道場。
園區以「一佛一印一堂五最」彰顯吉祥光明。
一佛:就是「99米地藏王菩薩銅像」,全身仿金銅打造,權杖頂端的球甚至採用了鈦合金。
一印:則是「地藏印」。
一印:則是「地藏印」。
「大願勝境景區」以地藏文化為核心,圍繞「信、解、行、証」四大主題,全面深入展示地藏文化。目前,已成為九華山對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第一道場。九華山群峰,型如蓮花,譽稱「蓮花佛國」。「蓮花」圖案是大願文化園的建築元素。
園區以「地藏王菩薩大銅像」為核心,在園區主入口至地藏王菩薩聖像之間直線距離1900米,沿中軸線布局主要景點有蓮花手印、大願寶鼎、五通橋、大門、牌坊群、弘願堂、蓮花寶座、六道錫杖、萬方摩尼、漢八功德水、九華飛天、滌心蓮池等。
【五通橋】佛教認為,通過禪修獲得「五通」,出入三界,離苦得樂。五通分別是:他心通、天眼通、神足通、天耳通、宿命通。
【五通橋】佛教認為,通過禪修獲得「五通」,出入三界,離苦得樂。五通分別是:他心通、天眼通、神足通、天耳通、宿命通。
五通橋
五通橋
【大門】
大門
弘願堂前的階梯
走進「弘願堂」,內部裝飾考究,莊嚴肅穆。迎面就是一個矩形的水池,池四周蓮花燈漂浮在水面,池底展示的是《地藏經》第十二品:見聞利益品 。
弘願堂矩形水池
池底展示地藏經第十二品:見聞利益品
側廳陳列有舊志載有的九華地藏勝景的石雕、木雕、畫像。「般若」、「神光異彩」、「六道輪迴」、「初栖東崖」、「娑婆示現」、「靈勝悲憫」、「地藏道場」,雕刻技藝精湛。
般若
般若
神光異彩
六道輪迴唐卡
白玉地藏菩薩
琉璃觀世音菩薩
雷射光打造的蓮花圖案
銅雕神獸諦聽
正中「大沙盤」中展示有九華山全貌的模型,山形地勢、廟宇分布、佛像位置,讓人一目了然。
九華山全貌
九華山全貌
地藏王菩薩
【八功德水廣場】景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飛天表演,表演台位於「八功德水」廣場上,當音樂響起,有6朵「蓮花」便會緩緩開放,「飛天天女」從地下升起,噴泉四起,漫天飛花,佛香縈繞,把人們帶進超凡入聖的佛國境界。
八功德水廣場
【九華飛天表演】
飛天表演 (I)
飛天表演 (II)
【地藏王菩薩大銅像】九華山地標性的「筆架山」和「獅子峰」構成「地藏菩薩大銅像」背倚的雄偉底景,景區格局大氣,陰陽融凝,林木秀蔚,生氣充盈。戶外地藏王菩薩聖像,聖像及蓮花座總高99米,以1100餘噸的金銅打造而成,為世界第一高的地藏王菩薩露天銅像。
銅像高「九十九米」,與九華山「九十九座」山峰、金地藏享年「九十九歲」的寓意相一致。銅像背東面西,為比丘立相,右手執錫杖,左手托摩尼寶珠,以獅子峰為背景。面向西北方,端莊慈祥,以示「昭示眾生,國泰民安」。
地藏菩薩大銅像台階右下方有一個庭院式的建築群,池水清澈,假山鑲嵌其間,環境清雅幽靜。
從「地藏菩薩大銅像」向下俯瞰
右下方庭院式的建築群
相傳中的地藏菩薩是唐開元七年,新羅國國王金氏近親年僅24歲的「金喬覺」,毅然拋棄王族生活,削發為僧,攜帶一個叫「諦聽」的獨角獸渡海來到中國,他遍游名山大川,尋訪古廟寶剎,來到九華山,見此山鐘靈毓秀,物華天寶,十分喜愛,於是就在山上結茅住庵,修道悟禪。從此,他虔誠苦修,棲身于岩洞,餓了就在山上採些野果子吃,渴了就取些泉水喝,心甘情願地過著一種非常清苦的的修行生活。
修行間,金喬覺在九華山住過不少地方,曾留下了許多奇異的傳說。據傳說金喬覺住過「九子岩」、「蓮花峰」、「東崖峰」一帶的山洞,「無極洞」、「打坐石」就是他當年活動的蹤跡,「古拜經台」就是他當年誦經讀書的地方。他的苦修感動了眾多善男信女,當地鄉紳諸葛節等捐資,為金喬覺建寺。建中二年(公元781年)池州太守張岩奏請朝廷賜「化城」額于該寺。
相傳金喬覺圓寂時,山鳴谷隕,群鳥哀鳴,地出火光,其尸身起越。三年而栩栩如生,眾僧都把他看著是地藏菩薩應化九華,尊其為「地藏菩薩」,建「肉身塔」供奉。九華山逐成為地藏菩薩道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