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林居正殿

正殿供奉主神為『混元老祖 無極聖王』,主事者為『南屏祖師 道濟古佛』,鎮殿者為『泗洲菩薩 東林普度禪師』。

隨緣消舊業,莫更造新殃

人生苦短,身上背負無量劫來罪業的包袱,這包袱有多大?《華嚴經》上有比喻,如果這個罪業有體相,像物質一樣它有個體相,哪怕它再小,遍虛空也容納不下。我們認為經上這一句話是真相,不是假設,不是比喻,是事實真相。這麼重的罪業,怎麼能消除?佛經上有個比喻,「千年暗室」,這個房間日月光明照不到,裡面也沒有燈,已經千年,比喻什麼?比喻一個人累積造作的罪業太多太多了!可是點一盞燈就把黑暗照破了,一燈能破千年暗。這個比喻的意思是,我們無量劫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就像千年暗室,今天聞佛法明白了、覺悟了,這就好比燈點燃了,無始以來的罪業都消除...

心淨則佛土淨

人生在世一定要有個方向、有個目標,你的生活無論是順境、逆境,你就不會被境界轉動。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你肯定有成就,在你的生活當中縱然是很辛苦,你也會很快樂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方向跟目標各人的選擇不一樣,我們看在兩個星期之前,深圳黃忠昌居士的往生,他那也是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。他做的是什麼?是做個榜樣給大家看,念佛三年,真正念佛三年,真能往生嗎?做個試驗給我們大家看看。果然是真的,不是假的,可是那個三年要如理如法的修學。他真放下,身心世界確實放下,三年不說話,這是很好的助緣。說話心裡就有了雜亂,他不跟別人說話,人家也不跟他說話,這樣子修清淨心比較容...

賢首大師《還源觀》四德

        真正念佛人,要把壽命交給阿彌陀佛,佛覺得什麼時候恰當,我就什麼時候走,天天等佛來接引,好事。天天想著佛來接引,我們這個世間就丟掉了,就不再想世間法了。每天都在盼望著佛來接引我,總有一天真來了,真盼望到。佛不來接引你,大概就是你還有工作沒做完。這個工作不是別的,做個好榜樣給世間念佛人看,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做的,天天做好榜樣給人...

如何降伏傲慢心

「遠離我慢」這個太重要了,遠離我慢怎麼辦?怎麼做法?實在講「拜佛」是很好的方法,你看以我們尊貴的頭去禮佛的足。我這個習氣真的得力在懺雲法師那個地方半年,老法師什麼也沒教我,就叫我拜佛,規定一天八百拜,可以多,不可以少。我在那住了半年磕了十萬多個頭,降伏傲慢。 每天拜佛真好,而且對身體有好處,拜佛是個運動,你看身每一個關節都運動到了,心是定的,心沒有胡思亂想,心要定,身要動,拜佛這個方法全都落實了,所以學佛的人最好的運動就是拜...

時時刻刻檢點有沒有傲慢的念頭

我年輕的時候,人家說我喜歡教學,我跟大家解釋,我說我不是喜歡教學,我是在報告學習心得。坐在下面全是我的老師,學生上台做報告,請求大家給我指導,幫助我成長,幫助我進步。一生都是這種心態,怎麼敢做人老師?做人老師,要大徹大悟、要明心見性,我們的功力不到。所以永遠「謙虛」,愈學愈謙虛,愈學對人對事愈「恭敬」,愈學愈「謹慎」、愈「小心」,你才能保得...

一定要伏住傲慢心

「慢,恃己於他高舉為性」,叫「傲慢」。「慢」這個煩惱與生俱來,不是學來的,生下來就有,從宇宙起源,我們自己生命起源那一天就有。法相宗阿賴耶所說的,「阿賴耶」就是講「源起」,宇宙的源起,生命的源起,我從哪來的,我的源起,阿賴耶講這個事情,無明業相,這是什麼?一念不覺就是「無明業相」。這一念沒有原因,這一念沒有前後,所以叫它作無始無明,很不好懂。這也是佛法的源起,這一動,在自性,也叫法性,裡面就變出一個「阿賴耶」,阿賴耶從哪來的?阿賴耶從自性變現出來的,阿賴耶不是真心,這是「妄心」,這個不是真心。這一動就產生「轉相」,轉相是「第七識」,轉相是四大煩惱常相隨,這真是根,根之根。第一個是「我見」,以為有身體,叫我見;第二個是「我愛」,我愛就是「貪」;第三個是「我慢」,我慢跟瞋恚是一個意思,「傲慢」;第四個是「我痴」。所以愛慢痴就是貪瞋痴,所以貪瞋痴是與生俱來的煩惱,很難斷,「末那識...

找回我們自性的寶藏

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,把我們自性裡面的寶藏都失掉了。怎麼失掉了?「自私自利,貪瞋痴慢」,我們有這八個字。這八是什麼?是「八大障礙」,把我們自性裡面的功德,我們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德能,無量的財富寶藏,全都丟掉了,這個損失無比的慘...

破除嫉妒傲慢煩惱要修隨喜

「隨喜功德」,業障懺除之後,要修隨喜,隨喜是什麼?直捷的來說,是破我們的嫉妒、傲慢的煩惱。嫉妒心、傲慢心這是俱生煩惱,不是學來的。你迷了自性之後,這個煩惱它就生,這是錯誤的,這是業障。 佛教導我們如何來應對?隨喜,別人有好事,我們不嫉妒,不但不嫉妒,我們還讚歎,我們看到歡喜,歡喜讚歎。如果有力量,他需要幫助,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、成全他,這叫「隨喜功德...

精進的基礎是忍辱

「行證」是什麼?順境,對你禮拜、恭敬、讚歎、供養,你歡不歡喜?你一歡喜,完了,貪瞋痴生起來,這就把你拉回去了。 如果來的人毀謗你、辱罵你、陷害你、障礙你,你怨不怨恨?你心裡不高興、怨恨,立刻就把你從菩薩拉到凡夫,你是六道凡夫。 恭敬、禮拜、讚歎、供養,不動心,叫「披甲精進」。決定沒有貪的念頭,貪愛的念頭沒有,你保持在清淨平等覺,那要忍,這是善緣順境。 惡緣逆境,那就是碰到找麻煩的,羞辱你的,毀謗你的,造謠、生事、障礙、陷害,你還是清淨平等覺,無動於衷,這樣你才順利通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