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林居正殿

正殿供奉主神為『混元老祖 無極聖王』,主事者為『南屏祖師 道濟古佛』,鎮殿者為『泗洲菩薩 東林普度禪師』。

東林居二殿

二殿主祀釋迦牟尼佛,蓮花生大士,觀音大士。

東林居三殿

三殿主祀阿彌陀佛,天臺山歷代聖祖,四大天王,十八羅漢。

南屏師父

【2016 戶外教學】: 古坑建德寺 地母廟 (攝於07/09/2016)

東林師父

【2016 戶外教學】: 嘉義觸口 靈隱寺 (攝於 07/09/2016)

南屏師父

【2016 戶外教學】: 嘉義觸口 靈隱寺 (攝於 07/09/2016)

南屏師父

【2016 戶外教學】: 雲林三條崙 海清宮 (攝於 07/10/2016)

玄天上帝

【2016 戶外教學】: 麻豆代天府 (攝於 07/09/2016)

浙江寧波普陀山 普濟禪寺 海印池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普濟禪寺前蓮花池,亦名「放生池」。池上築橋三座,中間一座,橋中有一湖心亭,又稱「八角亭」,正對普濟寺山門。(攝於 07/28/2016)

浙江寧波普陀山 普濟禪寺 大圓通殿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普濟禪寺,為普陀山三大寺「前寺」。圓通寶殿是普濟寺的主殿,供奉觀音菩薩。(攝於 07/28/2016)

浙江寧波普陀山 普濟禪寺 多寶塔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普濟禪寺海印池旁立有「多寶塔」,具有濃郁的元代風格。為普陀十二景之一的「寶塔聞鐘」。(攝於 07/28/2016)

浙江寧波普陀山 慧濟禪寺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慧濟禪寺位於普陀山佛頂山上,俗稱「佛頂山寺」,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。(攝於 07/28/2016)

浙江寧波普陀山 慧濟禪寺 大雄寶殿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大雄寶殿內供奉「釋迦牟尼佛」,兩邊由「阿難」與「迦葉」侍之。(攝於 07/28/2016)

浙江寧波普陀山 法雨禪寺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法雨寺又稱「後寺」,為普陀三大寺之一。(攝於 07/28/2016)

普陀山 南海觀音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浙江寧波 普陀山 南海觀音 (攝於 07/29/2016)

普陀山 潮音洞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潮音洞位於普陀山島東南「紫竹林庵」前,「不肯去觀音院」入海處 (攝於 07/29/2016)

浙江寧波 洛迦山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從潮音洞遠眺洛迦山,洛迦山如海上「睡佛」,頭、頸、胸、腹、足均分明可辨。(攝於 07/29/2016)

浙江奉化 雪竇寺「大慈彌勒菩薩」道場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雪竇寺為「禪院十剎」之一, 與「普陀觀音」、「五台文殊」、「峨眉普賢」、「九華地藏」四大道場並稱「佛教五大名山 」。(攝於 07/27/2016)

浙江寧波 阿育王寺「舍利殿」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阿育王寺為南宋「禪院五山」之一, 寺中珍藏一座「釋迦牟尼佛頂骨」的舍利塔。(攝於 07/27/2016)

佛光普照: 南屏師父顯相於「阿育王寺」上空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浙江寧波 阿育王寺 (攝於 07/27/2016)

浙江寧波 天童禪寺 萬工池一景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天童禪寺號稱「東南佛國」,為「禪院五山」之一,「日本曹洞宗」的祖庭。(攝於 07/27/2016)

浙江寧波 天童禪寺 佛殿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天童禪寺為中國佛教「臨濟宗」的重要門庭,由僧人「義興」創建於西晉永康元年,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。(攝於 07/27/2016)

浙江台州 天台山國清寺 「智者大師」法相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天台宗初祖「智者大師」於天台山國清寺創立天台宗, 後尊「國清寺」為天台宗祖庭。(攝於 07/30/2016)

浙江台州 天台山國清寺 三賢殿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三賢殿奉祀唐代高僧「豐干」、「寒山」、「拾得」三大士, 分別為阿彌陀佛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的化身。(攝於 07/30/2016)

浙江台州 天台山國清寺 「降龍尊者」法相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南屏師父為浙江台州天台縣人, 俗名「李修緣」, 據傳其為國清寺羅漢堂第十七尊「降龍羅漢」投胎, 後於國清寺出家。(攝於 07/30/2016)

浙江杭州 靈隱寺「南屏師父」法相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南屏師父於「靈隱寺」拜瞎堂慧遠為師。因不喜頌經打坐,不戒酒肉,被眾僧告到慧遠面前,慧遠曾云:「佛門之大,豈不容一癲」, 故師父又稱「濟癲」。(攝於 07/31/2016)

浙江杭州 淨慈寺「南屏師父」法相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南屏師父於淨慈寺圓寂,臨終前曾作一偈:「六十年來狼籍,東壁打到西壁。如今收拾歸來,依舊水連天碧」。(攝於 07/31/2016)

浙江杭州 虎跑泉「南屏師父」法相

【2016 普陀山及祖庭尋根之旅】: 南屏師父圓寂於淨慈寺,其舍利歸葬於杭州「虎跑泉」。(攝於 08/01/2016)

顯示具有 修行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修行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賢首大師《還源觀》四德

        真正念佛人,要把壽命交給阿彌陀佛,佛覺得什麼時候恰當,我就什麼時候走,天天等佛來接引,好事。天天想著佛來接引,我們這個世間就丟掉了,就不再想世間法了。每天都在盼望著佛來接引我,總有一天真來了,真盼望到。佛不來接引你,大概就是你還有工作沒做完。這個工作不是別的,做個好榜樣給世間念佛人看,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做的,天天做好榜樣給人看。

怎樣做人


  我們今天得人身,現前享受的跟餓鬼、畜生沒有兩樣,為什麼?因為我們念頭變壞了。念頭怎麼變壞的?從小沒有人教過。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得好,「先人無知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。

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

        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?從「善護三業」做起。「善護意業」擺在第一,「意業清淨,身口隨之。於口業云:不譏他過」。修行從哪裡修起?從善護口業修起。不譏他過,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上云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能不見世間過,就不會造口業,不會再說別人過失了。

真修行 不落印象

《華嚴.妙嚴品》云:「一切法門無盡海,同會一法道場中」。一切法門,指的八萬四千法門,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無量法門;海是形容深廣沒有邊際。同會一法道場中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這個一法是任何一法,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。為什麼?一切法的理體是自性,所以從一裡面見一切,從一切裡頭見一。

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

《楞嚴經》中,觀世音菩薩教給我們修行證果的方法,「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」,教我們不往外看,往裡看,反過來看自性,不看現象;聽,聽自性,不受外面音聲干擾。

大乘佛法首重「誠敬」


今天我們學佛,最大的一個問題,是誠敬心不夠都是半信半疑的。我們受科學的影響很大,科學入門是從懷疑發現問題,然後研究如何解決問題,它第一個是懷疑但是大乘佛法頭一個是誠敬。所以用科學態度來學佛法,沒有一分誠敬心,所學的是知識、是佛學,不是學佛,得不到佛法裡頭真實的利益,因為用的心不一樣。

不生煩惱,是戒定慧在起作用


學佛的人,希望二六時中,從早到晚保持正念、保持真心。真心就是「清淨平等覺」,清淨是戒律,平等是」,覺是智慧是戒定慧在起作用,這是佛菩薩的心。不生煩惱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完全脫離七情五欲,要在這上練功夫,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